湖边·罗兰湖茶空间
2023-08-17
湖边·罗兰湖茶空间
服务范围:项目策划、室内设计、景观设计、建筑改造
项目地址:中国 北京
项目面积:340㎡
项目时间:2023年
“清泉绿茶,同二三人共饮
得半日之闲,可抵十年尘梦“
YI+MU风合睦晨和罗兰湖业主共度了2021到2023纷乱的疫情周期,湖边·罗兰湖茶空间改造施工几经搁置终于落成,开业之初即位列社交媒体茶室排行首位。
经过很长一段关于茶空间的调研,风合睦晨在新旧茶事之间做出了构建:将一种简朴自由的精神和灵性注入旧建筑,使它重新与环境、时间连通。
避开繁琐和过分精致,保持文雅自然,让人们轻松地喝茶,并亲切一如其名——“湖边”。
建筑十年
从衰微到新生
建筑交到风合睦晨手中时,它与作为茶空间的功能诉求是有些割裂的——地势陷落、铜管包覆、体块晦暗、内部低矮。丽都花园绿地中,旧建筑如同一块慢慢风化的石头,沉入寂静。
2013年,意大利设计师 Luca Nichetto为Tales态思故事厅完成这栋建筑作为其家具展示空间。十年后,由明入暗的氛围线索不再适宜沿用,而其鲜明凌厉的外来风范也需要某种恰当地介入,以完成其身份和象征性的转换,再续新生。
建筑与环境
隐入草木,寻路而显
入丽都花园北门,沿260米步道向西向南,绕行一片绿地,一块绿湖在视线里隐现;绕湖而行,经由几处凉亭至一条一人余宽的小径;再向深处,被盛夏植物簇拥着,待草木退至身后,眼前豁然——“溪流”对岸,茶室浮出。
设计师在原建筑北侧开门,将原本的南门留作服务出入口,将“进入的仪式”纳入来喝茶的一部分。人人经由探寻方能步入,心境和情绪跟随蜿蜒路径完成由“隐”到“显”的历程,和空间相遇时,来访者与建筑都已准备好。
由于原建筑与室外环境直接相连,又因地势陷落而困顿突兀,设计以建筑为核心,将周围景观向外推离4米,并向下挖掘与建筑齐平,形成一条在外部环绕的过渡带,将公共区域与主建筑柔软相隔。建筑则向外延伸出2米地台,对应立面条形窗围合木格栅连廊,茶座散落。
三踏步石阶将人由对岸引来,地台如驳岸稍稍探入枯山水过渡带——碎石为水、石组为舟,在环形的虚空间做枯山水意象,茶室如水中浮岛,与园中一池湖水互望致意,共构一幅人文自然图景。
光与影
凿空黑暗
建筑也是给精神一个存在的机会,在湖边茶室,精神与天地自然息息相关。
为迎“山光满几”,设计师将建筑体中央屋面打开,凿空昔日的昏暗盒子,插入垂直核心筒,容纳扶梯。
原空间扶梯所在位置则改为上下层两组包间,二层包间屋面由封闭调整为开放,设玻璃屋顶覆竹席遮阴——晴时天光泻下,细影浮动;雨时水雾迷踪,一室琉璃。
同时,环绕建筑立面打开5扇纵向条窗,框起室外景致做画轴上墙。无论在室内任何角落,自然之光都生机涌动,它成为空间的基石与精神的寄望,将建筑、人与天地紧紧相连。
茶与人
明窗净几,自在成席
茶室经历长达千余年的演变,中国人的茶道面貌纷呈而多元,我们不断进行自我的茶道构建,但无论向哪一方延伸,闲情与自在一直是中国茶的佳境。
于是,在空间内部,风合睦晨着力呈现通透简素、舒朗怡然。米白、灰与木材质确定了净室的基调,钢构立柱为筋骨,实木格栅使空间隔而不绝,共同为味觉搭建出一个空而充裕的环境。
楼梯核心筒以实木格栅包覆,迎门和面向散座区的一面向内凹陷,条形中空连通内外,扶梯只做实木踏板而无立板,由黑色金属勾勒,轻盈灵动。喝茶的人与上下的人,一静一动,互为风景。与此同时,格栅内凹聚气,亦是两门之间的风水屏障。
由此向内,不规则阵列的异形丝网灯由挑空的屋面垂下,细格栅由天花如瀑而下,作为条形茶台的背景,笔触简明有力。
二层过渡空间以展陈为主,向内设回廊卡座,楼板由原来的2.3米向挑空处推进至3米,以获得落座区更为松弛的尺度。
行至露台,设计师保留了原有的一方天窗,并在其上建玻璃茶亭,放置小几蒲团。丽都花园内已亭亭如盖,树冠环抱露台,茶亭之外,四季流转清晰可辨。年轻茶客络绎不绝探访茶亭,热闹之外,属于中国人精神向度里的人文性也一定在生长。
从2014年罗兰湖餐厅建成,到次年罗兰湖会所,再到湖边茶室,风合睦晨用十年时间完成了一组空间实践。它们是这个城市公园积极发展的见证,共享这一历程的艰辛和荣光,也将作为新起点,迈入城市的明天。
在风合睦晨看来,如今我们不必从喝茶里喝出一番高深的哲学,而恰恰是对喝茶本身有了一种先验的彻悟,这让我们松弛下来,让设计得以建立直白的意愿,进而完成深入人心、有说服力的建筑。